为进一步加强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吕梁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草案)》、《吕梁学院专业建设规划(2016—2020)》,基于吕梁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基础及发展现状,充分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科专业建设的方向,遵循系统性、可行性、特色化和循序渐进原则,制定了应用心理学专业未来五年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业现状分析
应用心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2013年4月7日经教育部教高[2013]4号文件批准设立,自2013年9月开始招生,截止2016年9月,共有学生368人。
(一)主要成果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稳步推进
经过多方调研和认真研讨专家意见与建议,人才培养方向由主要培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拓宽为面向中小学校、心理机构、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心理医院的实际需求培养能够胜任相应领域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为了更好地达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课程建设,积极探索课程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方式。经过反复研讨和认真反思,调整课程设置,整合教学内容,改革考核方式,优化课程建设,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到目前为止,《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学史》、《变态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团体心理辅导与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等十余门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设置了专题研讨、拓展资料阅读、成长分析报告、网络课程学习、实验设计等多样化环节,并安排学生在吕梁市康复医院完成了课程见习,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现有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深入研讨,力求形成建设性解决方案,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奠定基础。
加强实践教学,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第一,确保实验开出率。在2015-2016学年开设的《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SPSS统计软件应用》、《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和《团体心理辅导与咨询》等课程中包含基础性、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共48项,都已按计划完成并取得良好效果,实验开出率达96%。通过实验,学生在掌握相关心理学原理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特征,完成了创造性思维训练、心智技能训练、人格分析、中小学生心理活动设计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第二,顺利完成见习、实习。2013级应用心理学本科学生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圆满完成了专业见习与实习任务,见习与实习单位对应人才培养目标的五个方向,即中小学校、心理机构、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心理医院。同时,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月、新生入学教育等平台以及假期的专业实践活动,开展了趣味运动会、校园心理剧大赛、团体辅导等活动,发挥专业优势,彰显专业特色,提升专业能力。第三,推行毕业论文工作。制定并贯彻落实毕业论文准备工作的递进式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工作管理细则,明确论文选题、开题、研究、答辩等各环节工作要求,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切实发挥其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作用。
2、教师队伍建设初显成效
应用心理学专业共有专兼职教师3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12人、助教9人;校内兼职教师2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24人;“双师型”教师13人;35岁以下教师19人(63.3%),36-45岁教师9人(30%),46-55岁教师2人(6.7%)。陆续从华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东南大学等985或专业名列前茅的高校引进7名硕士研究生,充实了专任教师队伍。多名教师多次获得“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教学讲课竞赛能手”“育人杯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双师型”教师同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承担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健康服务,还为教学提供了实践素材。总体而言,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充满活力,学缘结构合理,基本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
尝试打造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团体心理辅导与咨询》两门课程各由3位专业教师组成两支教学团队开展教学活动。以教学内容、形式为依据分解教学任务,发挥各位教师的优势,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重视科学研究工作,积极申报省级、校级教改科研课题,开展学术研究,初步形成心理学基础研究科研团队。近几年来,共有50余项教学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得立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课题17项。在省级和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7篇;论著教材5部;聘请校内外专家举办了27场学术讲座和专题研讨会。科研成果涉及心理健康教育、汉语口语词汇、青少年心理成长、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评价、课程改革等领域,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比较充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走出去,引进来”,双管齐下,保障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贯彻落实学校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关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鼓励和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交流,开阔视野,提升素养。同时,积极邀请知名学者、专家开展学术交流;充分挖掘校外实践教学指导资源,聘请了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校外专家与校内专业教师共同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为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科研能力提升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障。
3、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学校图书馆关于心理学类图书藏书量3817册,共有中文纸质杂志555种,其中心理学专业杂志14种,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两个全文电子期刊库,有中国数字图书馆、超星电子图书全文数据库2个,自建数据库包括馆藏书目数据库、条形码数据库、读者数据库。教育系图书资料室共藏书3900余册,其中2015年新增380余册,主要包括心理学专著、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发展心理、教育学专著等;期刊杂志主要有《心理学》(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发展与教育》、《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教育研究》等13种。
在教材选用上,支持、鼓励教师编写有特色的符合专业教学需要的讲义,优先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获国家或省部级奖励的优秀教材或新的优质教材,比例达80%以上。
本专业已建成心理学实验室和行为观察室,共145㎡,内有微型计算机、实验操作平台、PSYKEY心理教学与测评系统、微格教室交互控制及观察系统、行为观察分析系统等,服务于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实训。心理实验室建于2013年,主要用于掌握心理学实验、测验的基本原理、基本过程和基本操作方法,开展实验研究等;行为观察室建于2016年,主要用于观测实验室情境中的各种社会行为,开展微格教学等。有专门的实验室负责人进行设备维护、实验教学辅助、实验室开放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目前有1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利用校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实训基地,积极与山西省中小学校联系,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见习实习提供平台;同时与吕梁市康复医院、吕梁市人民检察院、太原市心理培训机构等联系,以拓展学生的见习实习领域,确保人才培养方向的多元化。
(二)存在问题
1、专业建设基础有待强化
课程、教材、图书资料、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优质课程的打造进程还需推进;教材选用、特色教材编写等工作仍需加强;实验室建设及使用、实习实训基地的搭建尚不完善。
2、师资队伍建设尚需完善
本专业缺乏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专业教师队伍以年轻教师居多,不足以引领专业建设与发展。尚未完全形成良好的学科专业梯队、教学团队。教师的教学科研创新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3、教育教学改革有待深化
人才培养方案还需进一步修订以便更好地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教育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创新,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对教育教学手段的不断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有待加强,同时应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成果的管理与转化。
4、专业建设优势与特色尚不明显
应用心理学专业作为新办专业尚未取得标志性成果,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仍然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发掘优势,凸显特色。
二、“十三五”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党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实施“夯基础,提质量,创特色”三位一体同步推进的战略举措,着力于夯实基础、提升质量和创新发展。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抢抓省政府关于振兴我省高等教育,实施“1331工程”的重大机遇,努力实现以专业建设与发展为基础的学科建设计划,实现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牵引的全面改革,实现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大突破,力争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心理学专业。
(二)专业定位
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适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心理学科为理论基础,教育、管理、司法学科相互渗透,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具有坚实的外语、数学、计算机基础,掌握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好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学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政教育机构、社区服务机构和心理咨询机构从事基础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建设既要结合我系应用心理学的教学条件、学生特点等实际情况,又要着眼于未来发展;既要强化学科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训练,又要注重强化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有学识,又有能力,既有所专长,又全面发展,既能以高素质立足于社会,又能享受高质量的人生;同时,热爱自己的专业,具有以专业特长提升生活质量、服务社会的热情。
(三)建设目标
围绕吕梁学院的定位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我系教学和科研的实际情况,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的目标是:
1、总体目标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实现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建设优秀的学术梯队和教学团队;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打造优质课程,编写特色教材,建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围绕专业发展,凝练科研方向,提升科研水平和服务能力,取得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地方特色鲜明的科研成果,全面提升专业整体水平。
2、具体目标
(1)加强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夯实专业建设基础。深化课程改革,打造优质课程;立足课程实际,编写特色教材;完善实验室管理规范,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建设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践基地。
(2)深化教学改革,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考核方式改革为牵引,逐步推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内涵建设。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学术梯队。首先引育专业带头人,其次打造优秀的教学和科研团队,并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梯队。发挥科研团队力量,争取更多的省厅级科研立项,更多的在核心期刊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累积高水平研究成果,逐渐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争取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
(4)发掘专业优势,形成专业特色。在已有专业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发掘专业优势,并持续积累沉淀,力争建设成为省级特色专业。
三、“十三五”专业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夯实专业建设基础
1、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在抓好基本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打造优质,努力形成以合格课程为基础、优质课程为示范的课程体系。结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加快教材的更新;严格教材选用制度,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积极鼓励教师编写紧跟科技进步、瞄准先进水平、反映区域特色和学院特点的优秀教材。
2、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近一步规范实验室管理,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充分挖掘实验室多元化功能,努力打造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在互惠互利、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加大与中小学校、心理机构、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心理医院等单位的联系,搭建更多有利于学生见习实习的平台,并签订协议,形成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
3、加强专业图书资料及数字化校园建设
继续加强纸质文献资源建设,优化资料室资源结构;多渠道、全方位地推进数字图书的建设。到2020年,纸质图书达到1万册(其中外文图书达到1000册),纸质期刊达50余种,数据库总量持续增加,及时了解师生需求,提高图书采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断优化图书馆和资料室管理,延长开放时间,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围绕教学需要,构建多种教学管理和服务系统,使校园网成为能够支持多种应用的高效数字化实施平台。进一步加强课程信息环境建设,不断丰富网络课程资源,形成多学科、多课程的网络共享平台。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要加强队伍建设,加快人才引进步伐,推进人才培育进程,进一步充实教学与研究队伍,为教学科研奠定基础。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素养,优化队伍结构;主要途径是引进学术带头人,培育专业骨干教师;中长期目标是建成一支以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和学术梯队为主要组织形式的高素质高水平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结合《规划》的部署,要求广大教师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全体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组织广大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提升教师职业的崇高感和荣誉感。让教育利益相关方全面参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教育质量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把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考评的首要内容,建立个人自评、学生测评、同事互评、单位考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机制,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完善师德奖惩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评奖评优的首要条件,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在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制。
2、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加大人才引育力度,以引进应用心理学专业学术带头人为重点,同时注重培养专业骨干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在此基础之上打造优秀教学科研团队,促进教师队伍整体发展,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推动学科专业建设。
聘请一批优秀的高级人才参与系部的发展与建设,从聘请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等开始,逐步引进专业带头人,不断优化系部的师资结构,开阔专业视野。大力引进行业一流人才,设立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岗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心理工作者等到我系兼职任教。建设一流人才队伍,加快推进教师发展计划的落地生根,优化系部教师发展环境。
发挥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注重专业骨干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升,努力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推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完善继续教育与培训制度,督促青年教师深造学习。着重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养,促进教师逐步形成互联网+的思维与能力。充分利用区域性教师发展中心,与地方高效联动。
3、加强科学研究,积极服务社会
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倡导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的科学思想,杜绝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追逐虚荣等学术上的不正之风,努力在我系形成与本科高校相称的浓郁的学术研究氛围。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建立科技投入多元化的保障体系。每年投入一定资金用于重点科研成果和科研人员奖励,学术专著出版、学术交流及对外争取科研项目等的资助。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并为教师按期、高质量地完成项目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一定的配套经费。
鼓励教师走出课堂,服务社会,提高能力。加强与地方的合作,尤其要注重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关领域的合作;将教师社会实践作为考评指标之一,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奠定基础;教师在实践锻炼的同时服务社会,有利于扩大本专业在地方的影响力。系部积极把握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顺应社会转型发展需求,在服务社会方面进行主动调整,积极配合地方发展,主动肩负起“引领创新”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应面向地方需求,全面创新社会服务能力,形成一批对地方社会未来发展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成果。应建立健全学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长效共建机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产出巨大社会效益。
鼓励教师在科研和社会服务中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增强发展后劲,并积极以科研反哺教学,从而促进我系学科专业建设水平跨上新的台阶。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对心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增长,一方面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需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我系应结合实际需求在心理学方面为地方提供决策支持、人力援助和方法指导,并培养一批能解决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在对相关工作领域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考察学习、交流、研讨;紧紧围绕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人才培养思路,明确专业特色方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资源配置,重建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组成的专业教学体系,重组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探索模块化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通识教育,加强实践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充分彰显学有所专、学有所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2、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创新教学评价机制,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式,进一步推进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和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勇于质疑、崇尚真理、追求卓越。采取有效措施,将就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职业技能教育渗透到大学四年教育全过程,不断提升应用性人才的就业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基于校园网络和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手段改革,努力拓展单位时空内教学信息资源的通道和容量,增强教学的交互性,建构个性化教学体系,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3、加强实践教学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专业技能培养方案,明确专业能力培养的主要环节及实施办法。制订实践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开展实践教学质量评估;加强过程监控,规范毕业论文管理。改革实验教学内容,积极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全面推行实验室开放,加强对学生自主实验的指导,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组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提炼一些优秀竞赛项目;倡导系部开展专业性强的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如依托心理剧大赛打造优质心理剧进行校内外巡演,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扩大专业在地方的影响力。合理引导专业技能资格认证,推进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四)凝练专业特色
在保基础、提质量的基础之上凝练专业特色,促进学科专业的创新发展。立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发展,从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服务社会等方面着手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心理学专业。
四、预期效果
通过积极探索和持续发展,形成科学合理且具有一定特色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合理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扎实的专业建设基础。努力取得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基础厚实、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办学效果。
五、需要说明的问题
该规划的落实需要全系师生的协同努力,需要由上至下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监督检查,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以便于更好地实现规划期目标,完成规划期任务,达成预期效果。
2017年5月14日